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及廣場

水壩廣場


水壩廣場(Dam Square)是座落於市區中心,位於阿姆斯特丹市的正中央,也是市內最繁忙的地區。許多遊客來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個目標是先到水壩廣場來遊蕩一番。這裡位於丹麥路上,由中央車站用走路不需十分鐘就到。實際上除了丹麥街外,其他三條商店街也在此會合,造成人箤會集。此地有皇宮、有教堂、有人民紀念碑(Nationaal Monument)、有圖梭夫人蠟像館、阿姆斯特丹鑽石中心(Amsterdam Diamond Center)及各種類型的百貨公司,但最重要的是—有人群與鴿子。它正好是一個交通要衝,故很多活動都在這裡舉行。

也有人到這廣場來散步;也有人到這廣場來示威遊行,發洩鳥氣;但也有群人來到這廣場則是想聽編鐘的聲音。這是由皇宮頂上的鐘樓中演奏的。這種鐘聲音清脆,可以演奏不同的樂曲。坐在廣場上,不去理會旁邊的吵離,仔細聆聽這種天籟之音,是一種享受。它約每十分鐘演奏一曲,總共有三、四首曲子。

水壩廣場與其說是人們休閒之所在,不如說是荷蘭文化廣場。這裡展示者其文化的內涵,也足見其文化之活力。



博物館


根據荷蘭觀光網站 的資料,荷蘭每平方英尺所擁有的博物館之多,位居全球各國之冠。以阿姆斯特丹市區而言,就有世界級博物館42座。在博物館廣場(Museumplein)上就有三大博物館:國立博物館、梵谷博物館、現代藝術市立博物館。每次觀光客來訪時,這些博物館幾乎都會安排在旅程之內。而其他大小的博物館或house等則不計其數,也難說清楚。有些博物館是世界級,有些博物館則是小到僅一間小屋。其內容也千奇百怪,有些以貓為主題,有些以性為主題,不一而足,不過大部份以藝術博物館為多。由於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多元化的國際城市,其內容真是無所不包。不過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人,總是多多少少要造訪其中一、兩個較有名的博物館。

荷蘭國立博物館


荷蘭國立博物館(Rijksmuseum Amesterdam) 可說是荷蘭最大的博物館,其真正的譯名應為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館。其館藏豐富而廣泛,藏有史前至現代的各種藝術作品。其中包括:林布蘭(Rembrandt)名聞遐邇的「夜巡(Night Watch)」圖、維米爾的「拿著水罐的女人(The kitchen maid) 」等等名畫。林布蘭之名畫雖然在另一處林布蘭博物館(Het Rembrandthuis)亦有展出,但相關作品仍以此處展出最多。
荷蘭國立博物館之建築本身就是一項很好的展示品,其古典高雅的外貌,具有歷史的價值;即使不進入參觀,也應到它的門口照照相,方不虛此行。此博物館提供有錄音導覽設備(Audio Tour)供出租,遊客只要輸入圖畫的編號,錄音導覽會自動介紹該圖畫之來龍去脈及繪製過程。

 

梵谷美術術館


座落與國立博物館同一區域的另一座博物館為梵谷美術館,以展示梵谷的畫作為主。此館係「風格派」建築大師師李特維德設計,於1973年開幕。而1999年將加建的新側翼則是日本人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,將使展示的內容更為豐富。此美術館共四層,地面有19世紀其他畫家的作品,還有書店、咖啡館。一樓是梵谷在荷蘭、巴黎和普羅旺斯時期的作品。最上層及側翼兩層則展示相關的收藏與其他特展。



梵谷Gogh, Vincent (Willem) van被公認為是荷蘭繼林布蘭之後最偉大的畫家。其印象派畫風對近代的影響極大。雖然如此,梵谷是一位悲劇性的畫家,他的畫作是在死後才被世人所重視。所以一生窮苦潦倒。我們很難想像在其生前,其作品在布雷達市場(Breda Market)每幅賣不到十分錢。現在以這樣的價錢市面上也買不到他的一張複製的名信片。梵谷的創作僅經十年,其畫作用色大膽、筆調粗獷。其代表作中有許多自畫像,聽說是沒錢請模特兒,只好自己畫自己。梵谷的畫風可分成三個時期:即 『荷蘭時期』〈1880~1886年〉、『巴黎時期』〈1886~1888年〉、『全盛時期』〈 1888~1890年〉。各期均其特定的代表作。



熱帶地區博物館


另外有一座熱帶地區博物館(Tropical Meseum)也在阿姆斯特丹。這是以人類歷史發展為主的博物館,其展示的內容也相當有趣。

我常常懷疑,荷蘭地處涼爽宜人的北方,為什麼要去印尼等濕熱的蠻荒之地「殖民」?也許是趕著流行吧,在四百年前他們不是也到過台灣嗎?不過當時最主要的目的獲取鹿皮、香料、木材、礦產等。除印尼外,以前的殖民地尚包括錫蘭、馬來亞等。後來因為英法戰爭,荷蘭站在法國這邊,結果戰敗了,只好將這些殖民地割給英國。紐約原是荷蘭的新阿姆斯丹,後來也不知那次戰爭與英國交換一個島叫Surinam,許多荷蘭人至目前為止連Surinam在那裡都不知道。仍然保留當時的海上霸權史。但除此以外,這個博物館主要在介紹阿姆斯特丹的發展過程,人民生活的變遷等,有些事蹟也相當有趣。



市立現代美術館


現代藝術市立現代美術館 (The Stedelijk Museum of Modern Art)是以近代的畫作為主的展示館。荷蘭政府大概有感於當初梵谷當畫家時的悲慘遭遇,對現代的畫家反而特別禮遇,不會提供金錢使其無後顧之憂,而且提供場所使其發揮其創意。市立博物館所展示的作品大體上都循此路線發展。

市立博物館自1850年開展至今,從印象主義到表現主義,從普普藝術到簡約派藝術的一千多項現代藝術作品,可說林林總總,各種創作層出不窮。其中有夏卡爾(Chagall)、畢卡索(Picasso),以及莫內(Monet)等名家的作品。對近代畫風有興趣的人,這是一個需要常來駐足的地方


文化季開囉啦!


曹定人

由我們住的地方坐九號電車可以直接到達內環市中心,但今天我們僅能坐到林布蘭特廣場,就得下車。這時廣場已經擠滿人潮。林布蘭特廣場是一座小型公園,這裡以飲食街聞名,電影院就在旁邊。我們下了車,由此走向內環道路。此時內環道路上熱鬧非常,有人在路當中賣藝,週圍擠滿了一圈人。穿過賣藝的地方,又有一個戲台棚子,上面有兩個主持人,一男一女搭訕著,好像在進行猜謎問答的樣子,音響放得得大,吸引更多的人群。

我們再往前走去,靠運河的這一邊,擺著許多攤位,是從全荷蘭各地的博物館、文化中心、書店、教堂、藝術畫廊、新的文化節目製作單位等等,總共有五、六十個攤位,陳列各種活動或節目內容簡介。他們派有專人在現場為人作詳細解說。定人特地從中選擇了幾個有興趣的攤位詢問一些問題。雖然他們使用荷文,但都能用很流利的英文,熱心的回答。荷蘭在英文教育上做得相當成功,一般公眾場所出入的人,大部份均能用英語跟我們交談。

有時候,從這裡回想起我們的語文教育,我們也有諸多感概。我們的學子,由中學,而中學,而大學,均把英文列為重要科目。但實際上我們卻沒替他們創造練習的環境,不但學習起來事倍功半,而且也無從發揮。這點值得我們教育當局深思。



百貨公司


我與定人大體上都不是喜歡在百貨公司閒逛的人。雖然人家說:阿姆斯特丹是購物天堂,至今仍無強烈的感受。當然由於觀客多,而且其活動大部份都集中在中央車站附近。故許多有名的百貨公司亦在附近設置。例如在水壩廣場附近,就有兩家大的百貨公司。一個是馬哈那購物中心,裡面陣列幾乎應用盡有。一個是在丹麥路上的De Bijenkorf,專門賣高級品。附近也有幾家量販店,如HEMA、Brokker等等,都可滿足拿大把鈔票想來荷蘭國度消費的人。

四百年前,水壩廣場本是繁忙的交易場所與漁市場所在。當今的百貨公司林立。如De Bijenkorf百貨公司及座落在購物街口的Rokin。在Rokin購物街上,亦可找到最富盛名的高級雪茄店- Hajenius與Maison de Bonneterie百貨公司。

與Rokin街平行的另兩條著名的購物街是Nieuwendijk與Kalverstraat。進入這兩條街保證你流連忘返。由中央火車站經水壩廣場至鑄幣塔(Munttoren)間這一段路,常常人潮汹湧,沿途有各類的餐館、旅館、紀念品店以及百貨公司等,都會讓你自動地把口袋掏個精光。

打從荷蘭的黃金時代(Golden Age)開始,阿姆斯特丹就是購物者的天堂。很多皇宮貴婦來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件事是在這裡血拚。有錢人來到這裡,除非他想到性的問題,否則逛街是另一項消遣的方法。阿姆斯特丹曾被選為2000年世界十大「最佳聖誕節購物城市」之一,其媚力可見一班。



文字博覽會


曹定人

我們這次到水壩廣場,剛好碰到旁邊的新教堂(Nieuwe Kerk)中有文字展覽。這個新教堂之所謂新,可能與火車站對面之老教堂之相對比較而言,其實也是舊的。這個教堂鄰近於皇宮,與法國哥德式教堂有親家關係,這個教堂原為天主堂,後來改良教派興起,限制天主教的活動,有些天主教會也被政府沒收。這個教堂曾因毁於大火再重建,但始終沒再建鐘塔。目前此教堂仍然維持開放,但有時也做為文化展覽的場地。

這次剛好有一個文字展在這裡舉行。我們參觀這個展覽實際上有另外一個目的,就是看看這個教堂的內部情形。這個文字展把教堂分割成為幾個部份,包括進門大廳、展示部及販售部,顯然教堂原先的建築也很大。可惜經由這樣切割之後就無法看到其全貌。

大體上還可以看到主日崇拜的地方。有些雕像仍然存在,但似乎已不再刻意保存,其石柱及屋頂均以簡單明朗的線條為主,沒有雕刻裝飾,只留存一些繪畫的圖案。倒是講經台是經過匠心獨運,以木頭雕琢而成。由樓梯口旋轉而上,可至講經台。樓梯門及側牆的彫刻方式則很特別,一般木彫多,並採用浮彫的型式;但它是用一厚的木板為材料,彫成有深淺層次的圖案,不但厚重,而且真實。



此次文字展的內容實際上是介紹書的歷史,它的展覽方式也頗多創意,用英文字母排列,各選一項題目介紹。美中不足的是,它的排法是荷蘭文的字母排列,所以其字母所代表的意義也是荷文,而非英文。

我們都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,但是西洋在沒紙的時代是怎樣過來的呢?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。據考證,聖經是用寫在羊皮紙留下來的,所以羊皮可說是西洋書最早使用的材料。這種羊皮紙如何製造,這次並未說明,也許有用荷蘭文說明吧,不過其顏色均能數千年保存不變,實在令人讚嘆。中國人最早用竹簡,後來用紙,但這兩種都無法保存久遠。所以即使秦始皇當時不焚書,這些書也難逃風霜歲月腐蝕的命運。

用羊皮寫成的書及其上所做的畫,品質仍然極佳,顏色鮮明。想不到羊死了,其皮仍能留傳千古,何其有幸。這些羊皮書都已變成國寶,他們還利用影像掃描,將之放在電腦裡,作成書的樣子可以利用滑鼠來翻頁,從此不再怕蟲蛀了。

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搶救已經損壞的書,這也是本次展覽中的主題。從羊皮中救回似乎比較容易,從一般紙則仍有技術性的困難。

由書的內容分類,也可以分出許多有趣的題目。例如棋譜,有人在西洋棋裡演算所有可能的棋步,作成不同的棋譜,好像武俠小說的拳譜一樣,但其步驟卻比拳譜複雜多了。
書的大小及型式也滿有趣的。有些書小到僅有一吋寬,有些書則是大書裡面有中書,中書裡面藏小書。當然書中藏手槍之類,則又屬電影上的情節了。

書中自有顏如玉,所以古代的色情書也百百種。看了有時也會令人啼笑皆非。

賞他一個銅板


曹定人

在水壩廣場上,也常會看見賣藝者,他們當眾表演一些雜耍,如踩高蹺、跳火圈、爬木梯、玩摩術等等,旁邊圍了一大群人,聚精會神地看著他(或他們)表演。這種街頭賣藝的情形倒勾起了我童年不少回憶。

小時候,廟口常會有人來表演,有時也會耍猴戲,有時兼賣藥,有時候直接要觀眾給賞錢。現在這種表演方式已經式微了,想不到在阿姆斯特丹這種大城市仍然存在此類的活動。這種活動不僅單純表演而已,尚要與觀眾打成一片,相互有交集 ;所以很多表演者是樂在其中,並可當中賺些零錢。



另一種是賣唱的。拿著吉他、小喇叭或其他樂器,當眾彈唱,自娛娛人,前面擺著帽子,讓人捐錢。這種方式在酒巴、咖啡廳的最多,路邊也有。在歐洲的酒巴幾乎都是露天座,桌椅擺在外面。故只要你想唱,不管你要不要聽,也不必徵得餐廳主人的同意,就可自彈自唱。若有人感動,也許會獲得一些掌聲,或得到幾個銅板,作為鼓勵。

有些人喜歡在路口演唱,大部份是配合樂器自彈自唱,比較講究的是二、三人合音,聽起來中規中矩。有一次我在市中心的宏得公園(Vondelpark)裡看到一對老夫婦,男的拿著類似中國的胡琴,女的拿著的像月琴,他們邊彈邊對唱,那種自我陶醉的樣子,真是神仙也羡慕。

路邊賣唱在台灣是比較容易看到,但沒有阿姆斯特丹多。在台灣一般餐廳都在裡面吃飯,不容易進去,賣唱著也失去了一個舞台,不然又要經老闆允許,或與黑社會掛勾,反而把單純的一件事變得更為複雜。這是東西文化上的岐異,如何改變現有的觀念,實在也是文化界應探討的地方。
這些人的演唱,不論好與壞,大家都表現出一種容忍的態度,這是一個社會和諧的根源。碰上這些賣唱者,實不應以乞者的框框去看待他。每一次碰到時,我都多有一種鼓勵的衝動,並試圖找個銅板或一個荷盾給他。試想這種鼓勵的力量會把多少人推上舞台,成功地唱他自己喜歡的歌?
我有一位學生告訴我他的經驗:他有一次到倫敦,看人家這樣表演,他也鼓起勇氣,將他口琴拿出來,在一個咖啡店前當眾吹一曲,最後還有人拍手,讓他很感安慰。很可惜當時沒有人給他銅板。

一個銅板值多少錢?在台灣的話,有人一鄭千金毫不吝色。但一個銅板可以發揮這種潛在的力量,讓人更上進。所以下一次,如果你在地下道看到有人賣力的演唱時,不忘給他掌聲,也不忘賞他一個銅板,表示你對他們的鼓勵。

不動的人


曹定人

在這個水壩廣場上看鴿子可以消磨時間,然而看看來來去去的人群,也可以消磨許多時間。很多人來到這個廣場,好像也沒什麼特殊目的。也許是其他地方走累了吧,暫時在這個地方歇歇腳,也許是想看看人群吧,所以自已也投入這人群之中。

但喜歡表演的人也可以趁此機會來此表演一番,以磨練一下膽量。在廣場上最常看到的是「靜止人」。這種表演似乎要有一點禪功或一點定力。有一個人,身穿中古時代的盔甲,全身披掛,手拿著劍,站在一個小圓凳上;其面前則擺著一個錢筒,讓人家高興時丟錢。這個人在那裡至少已經站了兩小時,一動也不動,偶而會變化一下姿勢。有時候你丟錢他還會給你點點頭,但看不到面部的表情。

這種靜止人除了在這廣場外,在丹麥路上或火車站前時常可以看得到。有些是單獨一個人,有些是多人一起表演。表演時,大概都有化裝,有些除了眼珠外,其餘全身塗白再穿上白色衣服;有些則全身塗銀白,裝成太空人。他們一動也不動,固定擺著一種姿勢,就像雕塑一般。其目的除訓練表演的膽量外,亦可從圍觀的路人中募集一些零用錢。在人少的時候,若你不注意經過,你還會以為是雕像,待你會意過來時,會嚇你一跳。





鴿子的世界


曹定人

在歐洲各大城市,最主要的鳥是鴿子。倫敦、羅馬、巴黎等市中心都可以看到成群結隊飛翔的鴿子。阿姆斯特丹也不例外,尤其在水壩廣場附近,鴿子滿天飛。鴿子糞到處排放,有時會掉到你的頭上,或你的衣服上。這時你不能大叫,否則人家會笑你不夠文明、沒有風度。被鴿子撒到糞還要有風度,這也是天下奇聞。

這些鴿子也都是被寵壞的一群。我看見一個人帶了一包鴿子飼料,到了廣場上,就席地而坐,然後拿出一些小米撤在他的面前。沒多久,一群一群的鴿子就飛下來了,拚命的啄食。有些跳到他的腳上、鞋子上、腿上,一點也不怕生。而在高樓的頂端,也停滿了鴿子。那些好像是吃飽了撐著,已經沒有食慾了。

有一對東方情人,看樣子是台灣來的。他將飼料放在兩手心,兩手攤開,讓鴿子自動飛到手掌心啄食。他小心翼翼地張開手,好像稻草人一樣。最初幾隻鴿子還不太習慣,後來就引來愈多了。他的另一半就不斷地替他攝取難得的鏡頭,忙得不樂乎。

由於食物太多,有些鴿子對食物變成有選擇性了。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小姐,把吃完最後一些玉米片丟出,那些原來圍著那個餵小米男子的鴿子,很快地就圍到這邊來。鴿子只會發出咕咕的聲音,是否以此傳遞信息?不得而知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