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我們的腳力

買部腳踏車

今天真冷,一早也聽見雷聲。在荷蘭,沒有汽車代步還無所謂,沒有腳踏車才真正沒有腳。因為這裡的人無論上班、買菜,大部份乘腳踏車,最主要是其方便性。這裡的道路設計,除供汽車通行外,也另闢腳踏車道。即使在沒辦法跟汽車並行的地方,也會有腳踏車道互通。在行車上,腳踏車亦有優先通行權,與一般行人同等級。

來到荷蘭後,即想先買一台腳踏車。但找了半天,仍沒看見有二手的腳踏車販售。我與Peter談及,看有沒有辦法找到。他後來約我早上11:30先去一位同事家中看車,因為她正有一台。我們約在市區內的一家繪畫學校相會,他說他會在一個繪畫課中他當模特兒,可能會慢一點。Peter身材高挑,是一位典型的荷蘭人,當模特兒應該很上相。只是最近命犯桃花,雖然有妻女生活多年,卻在鬧離婚,而且在外結交女朋友。這種事在荷蘭好像稀鬆平常。

我們一起先到繪畫班,前晚那位收集兒童畫的女老師正在上課,並評論每人所畫的。這位女老師就是Peter中意的女友歐納菲。這個繪畫班由教會支持的,有素描及水彩,學員來自各年齡層。荷蘭的繪畫風氣極盛,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繪畫,而且素質頗高。這種現象除人民普遍的共識外,政府的各種鼓勵措施也功不可沒。他們對畫家常會提供優渥的待遇,讓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表現作品風格,使生活無所缺。荷蘭有很多出名的畫家如凡谷、蘭來倫等等在世界都有相當的地位。只是過去的畫家可能一生都沒法有現代畫家的享受。

我們在那裡待了一會兒,就一起到那位參加繪畫的學員處取腳踏車。那是一部Giant的車,但至少已有10年的車齡,有三段變速,也有一速好像不太好,可能要修理。我急著要一部腳踏車代步,只好買了。但原以為115荷盾,後來她說一定要150荷盾。荷蘭人向來小氣,賣這種二手車也是斤斤計較。後來發現,如果另買一台新車,價格雖會稍貴一點,但功能上應會比這一台好得多。


腳踏車在荷蘭


荷蘭真不愧是「腳踏車的國度」,無論男女老少,無論陰晴冷熱、無論市鎮大小,日常生活當中,「行」的需要有一大部份都要倚賴這個「無聲的交通工具」。

日常的腳踏車看來樸素而堅固,許多是單速的。若有變速則為三、五速已經很多了。把手也極傳統,沒有什麼變化。台灣常見的車籃在此幾乎看不到,最常見的是掛在車後座左右各一的帆布袋組,袋上有蓋。許多人到超商買日用品、食品就放在袋裡載回來。在社區裡看到送報、送信的也都是這樣。台灣常見的「單車載人」在荷蘭只適用於還不會騎車的小孩。而且一定規規矩矩地用腳踏車專用的兒童座椅。孩子只要夠大到可以自己學騎車,就要獨立自主。

荷蘭冬冷夏涼,氣候又多變化。因此,荷蘭人一年四季外出時都穿長袖外套,騎車時有陽光時可防曬,有風禦風,有雨擋雨。下雨天都很少看到人騎車撐傘,倒常見到「淋雨沒關係」的瀟洒。「冬天,地面是否會結冰?是否騎車的人會減少些?」我問Peter,他說:「不會,一旦下雪,路面會撒鹽和砂,雪很快就融化。荷蘭人喜歡在冷冽的空氣裡活動,冬天不受影響。」

荷蘭人顯然是喜歡這種便宜安靜、簡單的短程交通工具。以他們的科技發達與人民財力雄厚,他們絕對有能力支持機車產業,但我們只偶然看到「小毛驢」式的Mopeds,而台灣滿街跑的機車更是少見。這些「小毛驢」依法可以走腳踏車專用道,速度不得超過30公里。不論是否超速,這些機動的小車輛總是吵吵地來,吵吵地去,和荷蘭這個安靜的國家很不相稱。

腳踏車停車架隨處可見,荷人還有獨創的「高低架」,藉以錯開手把,可以在比較窄小的空間裡停放較多輛腳踏車。但是車輛總是多於所需的停車架,或是正好不是在最方便的地方。於是,所有其他方便、但不致妨礙他人交通的地方,都常見到停放的腳踏車。有人笑說:「阿姆斯特丹市的運河裡,隨便打撈都可起出成堆的腳踏車呢!」

我花了150荷盾買的中古腳踏車還是台灣捷安特的產品,有三速。但不曉得是早期的技術不成熟的原故,後輪的鋼線就斷了好幾根,這是很不尋常的現象,騎起來就有點歪扭不穩的感覺。

這輛腳踏車雖不盡滿意,但也帶給我一段美好的時光。在阿斯米爾有些地方僅有腳踏車道,大部份都沿著舊堤防佈建。騎在這種車道上,你可以欣賞荷蘭的特有風光。在荷蘭,隨時要找到制高點很困難,因為地面都太過平坦。騎在這種堤防上,你會有一丁點登高的感覺,由此可以看透這個城市。看著房屋、運動場、道路及來往的行人都在你的腳下,你以乎比這些高於一層。你可以看到一棟連一棟的溫室延綿無盡,在太陽光下閃耀,也可看到無盡的田野,消失在遠遠的地平線上。當然,站在堤防上看日出日落,也是另一種新奇的經驗。體會太陽從地平線上來,又從另一地平線緩緩下去。

這些堤防只能行腳踏車,是受到堤防的本身寬度的限制。這些堤防興建之初,目的將水擋在外面,但當這些堤防逐漸向外擴展之後,外面的水也被抽乾了,堤防外也成了另一塊美好的家園。這一道堤防就成為高高在上的腳踏車道了。但有時你仍可以看到水道,因為對面的另一道堤防,另一邊的水也被抽乾了,兩道堤防間構成了一條運河。這條運河仍然照舊將水排出去,但水位都比兩方提防外的地高出四、五公尺。

風車這時候還是用得著,它靜靜地座落在運河的一端,有風來時,那巨大的葉片還是呼嚕呼嚕地響著,將底下的水抽到這條運河裡來。

雖然騎車的人口眾多,卻很少看到腳車修理店。大型百貨公司裡倒是都有販售常用的零件:車胎、車輪、車墊等,大概多數人都在家裡自行處理。

定人來荷蘭與我相聚之後,因為使用汽車頻繁,故那輛腳踏車就久未使用。後來發現後胎沒氣已經很久了。有一天我牽著腳踏車到離家最近的一個車店裡,看看能否補胎,順便看看有無便宜的二手車可買,以便我們可以一同騎車去阿姆斯特丹逛逛。

「要二手車?有啊!裡面看,標價都掛在上面,若有興趣再說。」我看最便宜的都要185荷盾,200盾以下的都沒有任何變速;其他車型以200到300盾的最多。新車至少要600盾。

「補胎?我看恐怕要換,連工帶料38盾。後輪的鋼絲有銹、鬆弛?這個我們不會修,換一個輪圈要100多盾。」「要修胎,車子要放在這裡,六點鐘才會好。」

在決定換胎之前,我想先打氣試試看。氣嘴倒是放在一個明顯的地方,但是沒有氣。仔細一瞧,牆上有一個投幣口。不知道要投多少錢,卻令人覺得有些無趣。我們算了一下,要把車修到好,至少要140盾,定人若要買車200盾,共340盾。七、八月我們幾乎全都在外地旅行,等八月下旬回來,定人也差不多該預備回台灣了。用這些錢坐公車,足足有餘。若真想騎車,用租的一天12盾的也可以。精算的結果,我們決定不買、也不修了。

對我們而言,買這輛腳踏車,也沒有真正享受到樂趣。不過對荷蘭人而言,腳踏車就像他們的腳一樣,不可或缺。所以他們對腳踏車道的經營可真是挖空心思,紅綠燈的設置也均考慮騎腳踏車人的權利。任何道路的設計,幾乎必須要將腳踏車專用道考慮在內。腳踏車專用道是與汽車道分開的,汽車不能在腳踏車道上行駛;而且大部份的車道裡,腳踏車道也與人行道分開,所以騎起來特別輕鬆愉快。

我們的代步車


來荷蘭之後,由於定人預計要來三個月,所以乾脆先在荷蘭買一輛二手車。開始時,央請Peter帶我到舊車場及汽車保養場看。在台灣,我們都開自動排檔,所以希望能找到自動排檔的車。但到舊車場一看,幾乎所有的車都是手排。最後才在一家兼營保養場的舊車商找到一輛86年的本田車,標價2,750元。因為條件頗為合適,就立即成交了。

這輛本田車是雙門式跑車型,前燈是活動式的,不用時可以關閉起來,好像兩隻眼晴一樣。它又有電動天窗,可以打開透氣。車子的引擎看起來很新,但已經跑了十三萬公里了。心想,十一年高齡的老車,若里程數不是如此,可能早已跑過了頭。



車子沒有冷氣。Peter笑著說,在荷蘭很少汽車有冷氣的,太熱的時候只要打開氣窗就可以了。事實上也是如此,荷蘭的七、八月最高氣溫才20度,其餘時間都在20度以下,跟本無需冷氣。由於這樣,這輛車的耗油量仍然很低,這對荷蘭這種高油價的地方,仍有其優點。

這輛車的性能似乎不錯,定人來了之後,我們先用這輛車開到Appeldon的國家公園。然後又開了將近800公里到瑞士。途中,在德國高速公路上,還曾飆到160公里。看樣子我這一生中大概沒有開這麼快過!從瑞士再開回來,一路上都相當平順。但在回到阿姆斯特的途中,忽然間油燈亮起,引擎溫度也升高。我心知不妙,停到休息站檢查。發現水箱缺水、油位略有不足,於是先加了水。徵狀解除,心裡才輕鬆不少。

回到阿姆斯特丹後,這輛車又變成好些了,但問題仍然存在,機油燈一直亮起。 找到車廠檢查,才知道機油泵壞了,無法修護。唯一的辦法是更換引擎,要價1500荷盾。終於到要攤牌的時候了,修護它或Junk掉它?最後的考慮是:還是修護它,至少在最後一個月的時間裡還有車子可以開。

這輛車的車況後來一直很好。等我回台灣後,我請Peter替我賣掉,還得到1000多荷盾,總是有了代價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