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荷蘭去來--與我同行系列



楔子



這次到荷蘭的溫室園藝研究中心去研究半年,算是我長期住在歐洲的一次機會。在研究工作上,實際上是與該中心之研究員PeterVan Veel共事。Peter是該中心少數具有工程背景的研究者,因此與我所學較為接近。在這段期間,也由他手中學到不少與溫室有關的技術。

我於一九九九年三月到荷蘭,開始時住在阿斯密爾鎮,也是該研究中心的所在。同年六月,定人趁暑假期間也來荷蘭與我相聚。共同體驗荷蘭的夏季,同時也趁便到歐洲其他國家旅行、訪友。定人初次到歐洲是1980年,那時還在美國讀研究所,經濟相當拮掘。基於強烈旅遊心的驅使,使她也能克盡困難,走了西歐幾個國家。近20年來,也有好幾次的機會走訪歐洲,但是由於時間和交通工具的限制,能夠經驗較多是飛機能到的大城市以及火車能及的鄉鎮。

這次,定人利用暑假約僅三個月的時間,來去匆匆。九月初她必須先回去上課;我則九月底才返國。時間的安排比較緊湊,但也充分能到各處做一些不一樣的探索。為因應所需,我也買了車。

為充分利用這個假期,定人事先也做了規劃。她在英國和瑞士都有外國朋友,所以此兩地將成為必要之旅。其他當時之申根公約國包括荷、比、盧、德、法、義、西、葡、奧、希等十國也可能在考慮之列。荷蘭地處此十國之最北,是否趁機走一走北歐四國?還有冰島要不要去?我們這樣天馬行空,光在歐洲大陸的這片地圖上,拿量尺比來比去就已經令人目眩神搖了。

幾經衡量時間、體力、興趣等等因素,並藉書信、電話和友人協調討論後,我們暑假的行程也逐步成形:七月初去瑞士,來去八天。七月中去英國,也是八天。八月初我要去布魯塞爾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,因之將順道南下,經盧森堡、德國(二天)、穿過奧地利往意大利北部:維洛那、斐冷翠、西耶那、羅馬,然後沿地中海北上到法國的尼斯訪友。之後經普羅旺斯地區北上返荷蘭。以下的幾個篇章就是我們這次在歐洲旅與生活的經驗。

我們寫得很細,大大小小的事物,只要是有趣的經驗,都記載下來。隨著年歲增長,我們發現記性隨著衰退,沒記下來的事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。這份遊記是希望做為我們的「提示錄」,同時也希望旅行同好能從「比較經驗」當中得到一些樂趣。

旅者和住者之間一個顯著的差別在於前者常面對一個新環境,對環境抱持著警覺和好奇,並可能希望留下一些記錄,或供自己日後回味,或藉以分享他人;而後者則「活在當下」,對環境可能並不特別注意,更不會去收集紀念品。發現並建立健全的生活機能,使生活舒適方便,是從旅者變成住者一個重要的過渡。

沒有留言: